该如何考试和被考试
赖永炫   Sat Jun 22 2019 21:34:31 GMT+0800 (中国标准时间) [ 课堂 ]     浏览次数:3372
版权声明: 本文发自http://mocom.xmu.edu.cn,为 赖永炫 老师的个人博文,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。无需授权即可转载,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。

大学的考试很多,考不好,会挂课;考得好,可以得奖学金,更容易升学。每次考完,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。当然,考试和考试是不一样的。大学读书的时候,看过一些同学考前突击一晚,就能拿个90分。这些课程通常比较水,是一些软课。而有些硬核的课程,是不可能这样去突击的。总体而言,我不太喜欢那样的软课,不喜欢那种考试和考卷,总觉得轻易的抹平了平时兢兢业业上课、切实掌握了知识的同学的努力。因为有了这样的考试体验,也是这样考试着过来的。等到当了老师,我会比较关注考试和试卷的区分度问题。考试的区分度,涉及到课程的公平和公正问题。虽然考卷无法衡量所学到的全部知识,但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大家必须遵守的。公平的核心,是用同一把尺子来丈量学生。就是说,要难大家难,要容易大家容易;考卷自身的设计倒成了其次的问题。

但是,绝对的公平总是很难获得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公平其实是一个稀缺品。大学被称为象牙塔,除了有脱离社会、不问世事之意,还有就是老师和同学都比较理想化,都会往公平和公正的方向去追求。所以,个人认为,维护考试和课程的相对公平和公正性,是老师应到追求的。让付出和回报成正比;让掌握了课程知识的同学获得更多的收获;让不认真的同学,受到一个负的反馈(惩罚)。我有时候也把考试当做学生最后的课程学习。因为复习的过程,是同学们最认真学习的时候。带着一个模糊的、大概的目标去复习,学生所学的东西会更多。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理解去猜,去押题:哪些地方是知识点?哪些地方可能考?哪些地方不太容易成为考题?……诸如此类的思考,其实是一种训练和判断。

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:认真努力的思考,押对了题,获得了一个高分,那种满足和喜悦,真是畅快无比。这类似于,你做了一个正确的判断,获得了奖励;你做了一个错误的预测,获得了惩罚。因此,我有时候想,一些专科类的学校,老师划了大量的所谓的重点,甚至把题目都透露给学生,这对于学生其实是一种羞辱和机会损失。因为,这些学校的老师,都以为学生们素质差,能力差,就应该给题目划重点才能得到分数;反过来,学生们都以为机械的背题,背重点就可以高分了。因此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判断和提升自我认知的机会。因此,我的课程尽量避免划太详细的重点,避免太容易过的考试。我想去维护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。

当然,我也无法避免"熟悉者偏差“。对那些我比较熟悉,经常一起讨论交流、经常报告、态度良好的同学,我都愿意帮助他们。可能在潜意识里,每个人都会认为:他们都挺认真的,也很上进,为何不帮帮他们?这对于那些不这么积极、不那么喜欢和人交流的同学,可能是一种不公平。但是,反过来想,这不就是人性吗?人比较喜欢自己熟悉的人,而熟悉的人也更容易成为你的朋友,亘古不变。这些同学展现出来的积极参与、主动交流、好学上进,不也是一种争取的表现吗?这么想,我也就不那么紧张这种熟悉者偏差了。但课程的公平公正,是最基础的底座。

课程的分数对学生很重要。从5年、10年的时间纬度上讲,分数的重要性会慢慢的被抹平,也可能被放大。对一些人来讲,这次的分数低了,不妨碍他们在未来所取得的成就。因为他们有积极的成长性思维,相信任何时候,都可以进步,可以选择更好的机会。对另一些人来讲,这次的分数低了,他便错失了机会,相当于被动的选择了一条道路;而他又无法扭转这个道路,只能朝着依赖的路径越走越远。我希望我教过的同学们,都努力成为前者。

等到了社会,你又发现:显式的考试和考卷很少了,甚至就没有了。但那个时候,才是真正考验你的时候。因为,社会对你的评判和评价无处不在,但不会有老师再给你一个分数了。生活只会给你一些零星,隐隐约约的反馈。你需要做的,是及时的、用心的去收集这些反馈。思考,反省,行动,方能不断进步。


自动标签  : 考试   同学   学生   课程   公平   可能   获得   分数   老师   重点   考卷   反馈    

更多 [ 课堂 ] 文章

请先 登录, 查看相关评论.